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绿洲>教研动态

撷语文学习之重彩 创高考辉煌之佳绩——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

时间:2023-09-03 浏览:
分享到:

    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高考命题趋势,密切关注高考新变化、新要求、新动向,深研高考试题,精准备考目标,促进教考有机衔接,凝聚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我校组织开展了“聚焦三年高考 落实课堂改革”主题研修活动。

语文学习之重彩 创高考辉煌之佳绩

——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

    爽气金风,新凉入衣。秋意绵绵,展望着新学期的丰硕。为了给新学期掌好舵、扬好帆,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语文教研组齐聚一堂,根据我校教师暑期培训实施方案,以“聚焦三年高考,落实课堂改革”为主题展开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图片

 

    张晓雅老师首先分享了今年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心得体会,从遣词造句、句式运用,教材结合等方面,结合范文解读了高考作文判卷的新要求。在分享的过程中,张老师特别谈了谈自己对于高考作文常见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比如:作文阅卷第一眼看什么、千人一面怎么拉开分数、语文课到底要培养什么。张老师强调,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以矛盾认识反映辩证思维,引领考生以思辨的眼光,由表及里、由正及反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展示哲理思维,凸显文化底蕴,这是新高考作文的重要导向。

图片 

    曹耀华老师则针对新高考作文分享了“微情境写法”,以自己的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提炼出微情境并行之有效的内化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就有这样的表述: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新高考作文写作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察更侧重传统文化在中高考中的体现、回归对语言考查的要求。几年前,高考作文就开始有了情境的要求,而且近些年来,渐成燎原之势。20年的全国一卷,全国的二卷三卷等,也同样都有着场景化的要求。无论是演讲稿还是写信,同样也都要考虑到试题中给出的情形,必须考虑到交际场景,方能落实驱动的任务点。

    黄小娟和瞿淑霞老师作为高三骨干教师培训的代表,也在研讨活动中分享了参训的收获。

    黄老师回顾了三年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考情考点,以学案形式展示了参训成果。黄老师建议,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纲,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课后习题的选编意图确定每一篇目的教学重点,用精准的方法导航板块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形成集体共享的可操作的高效教学设计。黄老师还特别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吃透课本,注重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把握,同学们复习时也应回归课本,对课内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

图片

    瞿老师分析了高考试卷命题总体特征,总结了高考试卷中各个题型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规律,阐释了试题背后所蕴含的语文学科素养,对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总结。瞿老师还着重分享了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考察变化,并提出了五点作文教学策略,对下一阶段的备考提出了方案。最后,瞿老师还强调,语文教师要重视对新课标的研读,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及教研走向做出指导。

图片

    全组成员在与会过程中都在认真聆听,积极探讨。

    最后侯卫东组长作总结陈词。侯组长特别指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样,“独教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备课的出发点是指向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抱团协作机制。借助教研组活动,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通过参与有效的思想碰撞,在相互交换思想的过程中获更多的教学智慧。在个体解读的基础上,凝聚集体的智慧完成可操作的高效教学设计是语文组集体备课最终目的。

图片

    在新学期的伊始,语文教研组深耕细作,借助高效的集体备课这一强有力抓手,进一步明确了高考语文复习的方向,增强了备考的针对性,设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体现了通高语文教研组锐意进取、群策群力的团队凝聚力。五月勤耕耘,六月待花开,携手教研促发展,结伴前行共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通高语文组全体老师也将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共同探究,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成熟化和专业化。

 

扫一扫关注
通州高级中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