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绿洲>教学资源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测试卷部分)

时间:2012-07-22 浏览:
分享到: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参考答案

二、必修五第三、四专题检测参考答案

一、

1、D

2、A

3、D

4、(4分)答案:  b     a     e     d     c     f   。

5、(4分)①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②犬子  改成  儿子

③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④有幸  改成  应邀

6、(4分)示例:(1)“中国将出现人口结构严重的老龄化。”或“10年以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会迅速趋于老龄化。”或“老龄问题影响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

(2)“中国应该启动一个老年人保障网络,建立、完善真正的基金累积制养老金体系。二、

7.B(B项“生产”意思是“谋生之业”;A项“聊”有“依、寄托”的意思,“无聊”即精神无所寄托。C项“觉”有“感觉、感到”之意,“自觉”就是自我感觉到,自我意识到。D项的解释,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8.D(A项中的两个“以”第一个是连词,来;第二个是介词,让。B项中的“其”前者解释为“她”,后者解释为“那”。c项中“乃”前者表顺接,才;后者解释为“这样”。D项两句中“与”都表是介词,跟,同) 

9.A(②从侧面写张维城的相貌,不属他的优良品质范畴,可以排除CD项;③写相面先生从周维城的手相推知他有隐德,可以排除B项。①表现周维城的孝道,④表现周维城的宽宏大量,⑤表现出周维城的谦逊,⑥写周维城做好事不留名,不事张扬。①④⑤⑥这四项都属于他的优良品质。所以本小题只能选A,即①④⑤) 

10.C(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中“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说法有误,原文“吾愧吴翁、焦翁”,只是周维城的自谦之词,而非客观事实) 

11.

(1)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重点落实“困”“寻”) 

(2)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重点落实“奇”“字”)

(3)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重点落实“剧”“所”“辄”) 

(4)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

品。(重点落实“或”“肆”) 

 

三、

12.

⑴(4分)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4分)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四、

13(8分)(答案略)

五(20分)

14.

⑴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3分)

⑵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3分)

⑶我到长沙,寻访屈原投江的地方,不禁黯然垂泪,追怀屈原高尚的为人。(3分)

15.(4分)⑴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⑵起初是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又否定了自己先前的看法,对屈原的选择给予深深地同情。

六、

16.(4分)⑴“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⑵使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17.(4分)兽——反动派;人——人民群众;鬼——反动派的帮凶

18.(6分) 大体上有四种态度:⑴起来斗争  ⑵明哲保身 ⑶是非不分 ⑷是非颠倒

19.(4 分) 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事,有些人偏偏是非不分,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七、(70分)

20.作文 (略)

 

 

四、唐宋八大家专题参考答案

  •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提示:A项分别读“zhuō、zhu�、ch�、duō”;B项,“菁”“精”同音;C项,“哄”“烘”同音;D项,“迁”“阡”同音。

2、(3分)D。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3分)A。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4、(2分)示例: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析: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平仄基本基本相对。同时还要体现名胜的特点。

5、(4分)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解析:这段文字共有五句,首句是中心句,后面四句都是对“先进性”的具体阐述。第二句是说外观;第三句是说车厢内好,乘客舒服;第四句是说速度快;第五句是说噪音低。据此可以概括其特点。本题概括的难点在第三句上。第三句有三个层次,都是谈论乘客的舒适的。

补充说明: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也对;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也对。如果概括成“环境好”“座椅可调节”等不对;噪音低,答“没有噪音”不对。

  • 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6、(3分)C(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7、(3分)C (C、于:介词,到。A、乃:前一个是副词,就;后一个是副词,竟,竟然、B、因: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着,顺着。D 、其:前一个是代词,指代方山子;后一个是连词,译为“是……还是”。)

8、(3分)B(①④⑦句都是写方山子“少时”的志趣行事,与题干所言“壮有大志,晚乃归隐”不符。)

9、(3分)A(“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晚年穿戴奇特,与“当了隐士”没有必然联系。)

10、(1)(2分)路过(经过)岐亭,正好遇上他。(“适”译为“正好”“恰巧”;“焉”译为代词“他”。)

(2)(3分)方山子惊讶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也到这里来。(“矍然”译为“惊讶地”;“所以”,表示原因的固定词组,可译为“……的原因”或“为什么”。)

(3)(3分)偏偏来到这荒僻的山中,难道没有得到较高的造诣和修养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重点落实:“岂……哉”“得”“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11、(3分)D(铭,铭刻)

12、(3分)A(“而”,连词,表顺承;B均作介词,但前表被动,后解为“在”;C作代词,但一个代人,一个代道理;D、前作副词,为“于是”,后表判断,为“是”“就是”)

13、(3分).B(①指韩琦出身、家庭背景;⑤⑥均是指韩琦处理政事的能力)

14、(3分)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

15. 翻译(8分)

(1)(2分)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

(2)(3分)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

(3)(3分)他的言语中把快意于恩怨、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

【翻译】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

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

  • 古诗词鉴赏(10分)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5分)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莫教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恳切请求:“莫教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

(2)(5分)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是在这样的时节,这样的环境为诗人饯行的。和谐。这叫做以“乐景写哀情”,实质上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意思对即可)

  •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百年多病独登台(2)渺沧海之一粟(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思而不学则殆

(5)野芳发而幽香(6)濯清涟而不妖(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余嘉其能行古道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7分)

18、(5分)(1)忧伤 落魄失意 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1分),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1分) .

19、(4分)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结合起来,(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1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1分) .

20、(4分)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2分) .

21、(4分)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分)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分) .

六、作文(70分)

参照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五、唐诗专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 C(A物候h�u  B蕴藉ji�   绮筵y�n  D脖颈ɡěnɡ )

2.(3分)2、答案:D

解析:A“唐代以后的诗统称为近体诗”太过绝对;B“颈联、颔联”顺序有误;C“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分类混淆。

3.(3分)新课标   选修(课)   学生自主权

4.(6分)4、答案:爱心为首 道德为先

5. (3分)B (除:除去丧服。)

6. (3分) C (①④均是正面表现,⑤并非表现其善于作文)

7. (3分)C (“直截了当地予以批评”不对,应是委婉地批评)

8.(10分)

⑴(2分)伤心得痛哭流泪地谈论天下大事,这是当代的贾谊啊!(“涕泣”1分,全句1分)

⑵(4分)我想要奉养而父母不在了,即使到死也会心怀遗憾,是我没有边际的伤心啊!(“亲”1分,“恨”1分,“终天”1分,“戚”1分,)

⑶(4分)当时王安石因为青苗法的事和谏官意见多有不和,而御史谏官等都被罢黜、驱逐。(“以”1分,“黜”1分,“逐”1分,全句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祖父孙再荣,累官至尚书、兵部侍郎。已经过世的父亲孙锡,是进士出身,官做到司封郎中、集贤校理,凭着儒学界前辈长厚有德而著称于世。

孙洙少年时就奇特豪迈,优秀超出同样大的孩子们。19岁就考中进士,担任秀州司法参军,更加地自我激励,饱读群书。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调任杭州於潜县令。朝廷下诏用六科考试选拔士人,文肃公包拯、文忠公欧阳修都推荐说孙洙可供皇上咨询国策之用。所上奏的论说50篇,善于言说前朝的事,指陈剖析政治体制,推及以往比较今朝,分析辨别政事的得失,抑扬顿挫条理通畅,读了令人感动叹息,一时之间被传写刻印。忠献公韩琦说:“伤心得痛苦流涕地谈论天下大事,这是当代的贾谊啊!”

治平三年,京城遇到大雨水,宋英宗下诏让群臣直话直说。孙洙献上奏疏,谈论了时政7件事、要务15件事,共1万多字,语气极为恳切,而所论之事都可以施行。恰逢宋英宗心情不快,奏疏递上去了却没有报给皇上。

父亲去世,孙洙离开官职,守丧三年。三年中没有欢喜的容颜、开心的言语,只有默默地独自坐着,阅读书籍。于是颓然叹息说:“父母都在,是人生的欢乐事,我却真的享受不到了。我想要奉养而父母不在了,即使到死也会心怀遗憾,是我没有边际的伤心啊。”曾经说:“我虽然亲自为父母准备祭品,他们真能吃到吗?”守丧三年,始终像开始那样,从来没有稍微懈怠。

等到除了丧服,复出任职,担任史馆检讨。孙洙就上书,请求增加设置谏官,来广开言路。当时王安石因为讨论青苗法的事和谏官意见多有不合,而御史、谏官等都被罢黜驱逐。孙洙郁郁不平而不能直言,曾对人说:“广泛施舍以救济大众,本来是件利民的好事;但即使尧舜对此也很难办,能这样做吗?如果坚持一己之见,而想要利于一时,恐怕日后必定招致很多怨恨。”于是恳求到地方任职,得以掌管海州。

又进入朝廷任同修起居注、掌管制定诏书、负责学士院。宋神宗看到他的文章,非常赞赏,说:“孙洙学问有渊源,大概非同寻常。而且广泛地学习文学史书,多了解典故,在翰林学士之间被称赞,他担任翰林学士是非常适宜的。”于是被重用。冬天患上疾病,到了第二年五月,突然加剧不能起来而去世,享年49岁。

9.(10分)

(1)(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所写景物暗点时令(季节),(1分)指明

地点(1分)暗示庭院寂静。(1分)

(2)(6分)这首诗的第一、三、四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景图:燕子呢喃向人语,杏花开遍香满园,满庭春雨一片绿烟。(2分)全诗表现了病客悠闲恬静的情趣。(2分)诗歌第二句直接写病客,“眠”并非进入梦乡,其实是安闲地静听,安闲地静观。第一、三、四句暗写病客,病客是在细心地观察和领略着满院春光,他听到了燕子的亲切对话,看到了满院的杏花、满庭春雨。(2分)

10.(8分)⑴物换星移几度秋⑵海上生明月⑶竹喧归浣女⑷千金散尽还复来⑸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⑹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11.(4分)①总领全文,领起下文对乡村生活种种回忆的描写。②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结构更为严谨。(每点2分)

12.(6分)① 比喻。形象地写出乡村人对育种的精心和心情。②排比。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把谷种抛进秧田时的春天气息。③注意细节描写,如老农对发汗稻种的精心关注。④语言质朴、长短句相间能够较好地表现农民育种的过程,且与乡村的气息相一致。(每点2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

13.(4分)这篇文章通过叙写农民育种、抛谷、插秧、收获等景象,写出了稻谷成长的过程,(2分)作者借对乡村生活的难以忘怀,表达了对直爽、淳厚、素淡的乡村生活和勤劳的农民的赞美之情。(2分)

14. (6分)不应删去。第四段写了农忙的景象,一方面芒种季节是插秧时节,与稻谷成长紧密相连;(3分)另一方面,通过写农忙景象,能够突出农民的勤劳,表现乡村生活直爽、淳厚、素淡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乡村精神。(3分)

15. (6分) ①晚年写了不少平淡的散文;②专研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享誉学术界;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东方文化复兴呐喊。

16. (6分)①幼年时就打下了经史子集的功底;②瓦尔德施密特和西克两位教授将他们的生平所学无私传授给季羡林;(如答“大学期间朱光潜的文艺理论和陈寅恪佛经翻译文学这两门课,为他将来从事佛教史、梵语、中亚古代语言开启了兴趣之门”也可)③他本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三个要点,每点2分)

17.(6分)在当代中国,学术界追名逐利的现象相当普遍,浮躁悸动的情绪蔓延。(2分)季羡林作为一代大师,敢于洗去别人加在他身上是名利泡沫,在盛名中仍保持着一份清醒,对于今日浮躁而功利的学术界来说,这仍是一面珍贵的镜子。(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8.(70分)作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参考答案

二、必修五第三、四专题检测参考答案

一、

1、D

2、A

3、D

4、(4分)答案:  b     a     e     d     c     f   。

5、(4分)①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②犬子  改成  儿子

③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④有幸  改成  应邀

6、(4分)示例:(1)“中国将出现人口结构严重的老龄化。”或“10年以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会迅速趋于老龄化。”或“老龄问题影响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

(2)“中国应该启动一个老年人保障网络,建立、完善真正的基金累积制养老金体系。二、

7.B(B项“生产”意思是“谋生之业”;A项“聊”有“依、寄托”的意思,“无聊”即精神无所寄托。C项“觉”有“感觉、感到”之意,“自觉”就是自我感觉到,自我意识到。D项的解释,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8.D(A项中的两个“以”第一个是连词,来;第二个是介词,让。B项中的“其”前者解释为“她”,后者解释为“那”。c项中“乃”前者表顺接,才;后者解释为“这样”。D项两句中“与”都表是介词,跟,同) 

9.A(②从侧面写张维城的相貌,不属他的优良品质范畴,可以排除CD项;③写相面先生从周维城的手相推知他有隐德,可以排除B项。①表现周维城的孝道,④表现周维城的宽宏大量,⑤表现出周维城的谦逊,⑥写周维城做好事不留名,不事张扬。①④⑤⑥这四项都属于他的优良品质。所以本小题只能选A,即①④⑤) 

10.C(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中“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说法有误,原文“吾愧吴翁、焦翁”,只是周维城的自谦之词,而非客观事实) 

11.

(1)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重点落实“困”“寻”) 

(2)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重点落实“奇”“字”)

(3)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重点落实“剧”“所”“辄”) 

(4)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

品。(重点落实“或”“肆”) 

 

三、

12.

⑴(4分)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4分)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四、

13(8分)(答案略)

五(20分)

14.

⑴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3分)

⑵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3分)

⑶我到长沙,寻访屈原投江的地方,不禁黯然垂泪,追怀屈原高尚的为人。(3分)

15.(4分)⑴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⑵起初是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又否定了自己先前的看法,对屈原的选择给予深深地同情。

六、

16.(4分)⑴“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⑵使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17.(4分)兽——反动派;人——人民群众;鬼——反动派的帮凶

18.(6分) 大体上有四种态度:⑴起来斗争  ⑵明哲保身 ⑶是非不分 ⑷是非颠倒

19.(4 分) 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事,有些人偏偏是非不分,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七、(70分)

20.作文 (略)

 

 

四、唐宋八大家专题参考答案

  •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提示:A项分别读“zhuō、zhu�、ch�、duō”;B项,“菁”“精”同音;C项,“哄”“烘”同音;D项,“迁”“阡”同音。

2、(3分)D。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3分)A。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4、(2分)示例: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析: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平仄基本基本相对。同时还要体现名胜的特点。

5、(4分)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解析:这段文字共有五句,首句是中心句,后面四句都是对“先进性”的具体阐述。第二句是说外观;第三句是说车厢内好,乘客舒服;第四句是说速度快;第五句是说噪音低。据此可以概括其特点。本题概括的难点在第三句上。第三句有三个层次,都是谈论乘客的舒适的。

补充说明: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也对;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也对。如果概括成“环境好”“座椅可调节”等不对;噪音低,答“没有噪音”不对。

  • 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6、(3分)C(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7、(3分)C (C、于:介词,到。A、乃:前一个是副词,就;后一个是副词,竟,竟然、B、因: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着,顺着。D 、其:前一个是代词,指代方山子;后一个是连词,译为“是……还是”。)

8、(3分)B(①④⑦句都是写方山子“少时”的志趣行事,与题干所言“壮有大志,晚乃归隐”不符。)

9、(3分)A(“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晚年穿戴奇特,与“当了隐士”没有必然联系。)

10、(1)(2分)路过(经过)岐亭,正好遇上他。(“适”译为“正好”“恰巧”;“焉”译为代词“他”。)

(2)(3分)方山子惊讶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也到这里来。(“矍然”译为“惊讶地”;“所以”,表示原因的固定词组,可译为“……的原因”或“为什么”。)

(3)(3分)偏偏来到这荒僻的山中,难道没有得到较高的造诣和修养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重点落实:“岂……哉”“得”“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11、(3分)D(铭,铭刻)

12、(3分)A(“而”,连词,表顺承;B均作介词,但前表被动,后解为“在”;C作代词,但一个代人,一个代道理;D、前作副词,为“于是”,后表判断,为“是”“就是”)

13、(3分).B(①指韩琦出身、家庭背景;⑤⑥均是指韩琦处理政事的能力)

14、(3分)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

15. 翻译(8分)

(1)(2分)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

(2)(3分)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

(3)(3分)他的言语中把快意于恩怨、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

【翻译】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

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

  • 古诗词鉴赏(10分)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5分)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莫教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恳切请求:“莫教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

(2)(5分)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是在这样的时节,这样的环境为诗人饯行的。和谐。这叫做以“乐景写哀情”,实质上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意思对即可)

  •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百年多病独登台(2)渺沧海之一粟(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思而不学则殆

(5)野芳发而幽香(6)濯清涟而不妖(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余嘉其能行古道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7分)

18、(5分)(1)忧伤 落魄失意 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1分),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1分) .

19、(4分)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结合起来,(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1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1分) .

20、(4分)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2分) .

21、(4分)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分)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分) .

六、作文(70分)

参照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五、唐诗专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 C(A物候h�u  B蕴藉ji�   绮筵y�n  D脖颈ɡěnɡ )

2.(3分)2、答案:D

解析:A“唐代以后的诗统称为近体诗”太过绝对;B“颈联、颔联”顺序有误;C“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分类混淆。

3.(3分)新课标   选修(课)   学生自主权

4.(6分)4、答案:爱心为首 道德为先

5. (3分)B (除:除去丧服。)

6. (3分) C (①④均是正面表现,⑤并非表现其善于作文)

7. (3分)C (“直截了当地予以批评”不对,应是委婉地批评)

8.(10分)

⑴(2分)伤心得痛哭流泪地谈论天下大事,这是当代的贾谊啊!(“涕泣”1分,全句1分)

⑵(4分)我想要奉养而父母不在了,即使到死也会心怀遗憾,是我没有边际的伤心啊!(“亲”1分,“恨”1分,“终天”1分,“戚”1分,)

⑶(4分)当时王安石因为青苗法的事和谏官意见多有不和,而御史谏官等都被罢黜、驱逐。(“以”1分,“黜”1分,“逐”1分,全句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祖父孙再荣,累官至尚书、兵部侍郎。已经过世的父亲孙锡,是进士出身,官做到司封郎中、集贤校理,凭着儒学界前辈长厚有德而著称于世。

孙洙少年时就奇特豪迈,优秀超出同样大的孩子们。19岁就考中进士,担任秀州司法参军,更加地自我激励,饱读群书。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调任杭州於潜县令。朝廷下诏用六科考试选拔士人,文肃公包拯、文忠公欧阳修都推荐说孙洙可供皇上咨询国策之用。所上奏的论说50篇,善于言说前朝的事,指陈剖析政治体制,推及以往比较今朝,分析辨别政事的得失,抑扬顿挫条理通畅,读了令人感动叹息,一时之间被传写刻印。忠献公韩琦说:“伤心得痛苦流涕地谈论天下大事,这是当代的贾谊啊!”

治平三年,京城遇到大雨水,宋英宗下诏让群臣直话直说。孙洙献上奏疏,谈论了时政7件事、要务15件事,共1万多字,语气极为恳切,而所论之事都可以施行。恰逢宋英宗心情不快,奏疏递上去了却没有报给皇上。

父亲去世,孙洙离开官职,守丧三年。三年中没有欢喜的容颜、开心的言语,只有默默地独自坐着,阅读书籍。于是颓然叹息说:“父母都在,是人生的欢乐事,我却真的享受不到了。我想要奉养而父母不在了,即使到死也会心怀遗憾,是我没有边际的伤心啊。”曾经说:“我虽然亲自为父母准备祭品,他们真能吃到吗?”守丧三年,始终像开始那样,从来没有稍微懈怠。

等到除了丧服,复出任职,担任史馆检讨。孙洙就上书,请求增加设置谏官,来广开言路。当时王安石因为讨论青苗法的事和谏官意见多有不合,而御史、谏官等都被罢黜驱逐。孙洙郁郁不平而不能直言,曾对人说:“广泛施舍以救济大众,本来是件利民的好事;但即使尧舜对此也很难办,能这样做吗?如果坚持一己之见,而想要利于一时,恐怕日后必定招致很多怨恨。”于是恳求到地方任职,得以掌管海州。

又进入朝廷任同修起居注、掌管制定诏书、负责学士院。宋神宗看到他的文章,非常赞赏,说:“孙洙学问有渊源,大概非同寻常。而且广泛地学习文学史书,多了解典故,在翰林学士之间被称赞,他担任翰林学士是非常适宜的。”于是被重用。冬天患上疾病,到了第二年五月,突然加剧不能起来而去世,享年49岁。

9.(10分)

(1)(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所写景物暗点时令(季节),(1分)指明

地点(1分)暗示庭院寂静。(1分)

(2)(6分)这首诗的第一、三、四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景图:燕子呢喃向人语,杏花开遍香满园,满庭春雨一片绿烟。(2分)全诗表现了病客悠闲恬静的情趣。(2分)诗歌第二句直接写病客,“眠”并非进入梦乡,其实是安闲地静听,安闲地静观。第一、三、四句暗写病客,病客是在细心地观察和领略着满院春光,他听到了燕子的亲切对话,看到了满院的杏花、满庭春雨。(2分)

10.(8分)⑴物换星移几度秋⑵海上生明月⑶竹喧归浣女⑷千金散尽还复来⑸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⑹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11.(4分)①总领全文,领起下文对乡村生活种种回忆的描写。②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结构更为严谨。(每点2分)

12.(6分)① 比喻。形象地写出乡村人对育种的精心和心情。②排比。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把谷种抛进秧田时的春天气息。③注意细节描写,如老农对发汗稻种的精心关注。④语言质朴、长短句相间能够较好地表现农民育种的过程,且与乡村的气息相一致。(每点2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

13.(4分)这篇文章通过叙写农民育种、抛谷、插秧、收获等景象,写出了稻谷成长的过程,(2分)作者借对乡村生活的难以忘怀,表达了对直爽、淳厚、素淡的乡村生活和勤劳的农民的赞美之情。(2分)

14. (6分)不应删去。第四段写了农忙的景象,一方面芒种季节是插秧时节,与稻谷成长紧密相连;(3分)另一方面,通过写农忙景象,能够突出农民的勤劳,表现乡村生活直爽、淳厚、素淡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乡村精神。(3分)

15. (6分) ①晚年写了不少平淡的散文;②专研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享誉学术界;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东方文化复兴呐喊。

16. (6分)①幼年时就打下了经史子集的功底;②瓦尔德施密特和西克两位教授将他们的生平所学无私传授给季羡林;(如答“大学期间朱光潜的文艺理论和陈寅恪佛经翻译文学这两门课,为他将来从事佛教史、梵语、中亚古代语言开启了兴趣之门”也可)③他本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三个要点,每点2分)

17.(6分)在当代中国,学术界追名逐利的现象相当普遍,浮躁悸动的情绪蔓延。(2分)季羡林作为一代大师,敢于洗去别人加在他身上是名利泡沫,在盛名中仍保持着一份清醒,对于今日浮躁而功利的学术界来说,这仍是一面珍贵的镜子。(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8.(70分)作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扫一扫关注
通州高级中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