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生课堂”几个问题的说明
关于“共生课堂”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我们的共生课堂是什么
所谓共生课堂,就是“预学 探究 提升”课堂的落实,体现生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升。共生课堂打破课前、课中、课后的森严差别,包括课前预学,课上展示预学,小组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巩固提升等环节。
二、共生课堂怎么做
1、做好“预学”问题设计
预学问题,视不同学科、不同授课内容、不同课堂类型(新授与复习),可以又不同形式。
一般的,新授课的问题应该是围绕教学内容,“书本知识问题化”,对重要概念、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梳理,最好用“思考题、辨析题”的形式(特别重要的地方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书本归纳;对于重点和难点,设计基础型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前进行初步思考;指导学生养成将预学自己存在的问题记录并在小组交流和课堂提问时提出的良好预学习惯。
2、做好情境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基于情境问题,教师集体备课时要结合课堂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要有思维支架,要让学生能够入手。
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不能放任教学,要注意课堂管理,即关注各小组讨论情况,将游离于小组讨论的学生收拢到小组探究中。
3、做好课堂知识归纳
要克服共生课堂收不拢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主干知识进行归纳,老师可以适当进行完善。
4、做好课堂练习反馈
课堂目标完成情况,需要一定的课堂巩固训练。这种训练不需要完整的练习,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设计题型。题目的量要适度,特别要保证题目的质。一般的,文科类学科在课后不再布置课后作业,数理化等学科还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三、共生课堂难在哪
1、难在小组建设
班主任的小组建设要根据下列要求进行:
(1)人数以6人为宜
(2)学生成绩要好中差搭配
(3)要男女生搭配
(4)最好要有内向、外向搭配
(5)每三张桌子2竖1丁排列
(6)要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设计
对学生要明确的是,每半学期要进行班级“共生学习小组”评比,其中小组成员学习生均分占50%,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根据“小组合作探究评价表”进行)占50%,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前3名。(这个可以讨论)
2、难在集体备课
课堂改革能否成功,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做法要求如下:
(1)每次备课组活动落实一名主备人(序列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年轻教师、师傅、徒弟)。
(2)活动时,主备人将准备的预学问题、设计的问题情境、反馈训练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向全组进行说课(设计的原理)。然后全组围绕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打磨,最后形成统一的定稿。
(3)每一次定稿,学科教研员与学科分管主任均必须进行审核,然后统一归档到学校学科资源库(要求电教中心马上建设)。
对于集体备课的付出,学校将根据“共学案”的质量分等级从奖教金中进行补偿。
3、难在如何展示
预学如果没有展示,将会流于形式。预学展示方式如下:
(1)每小组准备一块小白板、水笔、黑板擦。
(2)每节课前将本小组预学情况(主要是预学问题的解答)写在小白板上,挂在教师四周固定位置(小白板等工具和挂钩由总务处统一购置)。
(3)上课时一开始进行小组互评,老师总结讲评,大家都会的不讲,有问题的才讲。
(4)展台展示、黑板展示、讲堂展示、座位展示也是展示的表现形式。手法可以多样化,视具体内容而定。
预学情况作为小组合作探究的当然组成部分计入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4、难在时间分配
共生课堂要求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预学为基础组织教学。预学时间一般在课后(当然也可以在课上),因此要统一调配学生课后学习时间。这种时间分配将由年级组统一配置,本人不越俎代庖。
5、难在缺少示范
很多老师觉得先有人上几节课,观摩几次,然后才能心中有数。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不必担心。我们的共生课堂没有什么特别的超越平时熟悉的操作内容。集体备课我们一直在做,现在只是要实打实的做,其实做好了大家都好;反馈训练我们平时也都准备的,只是现在要去粗取精而已;展示只是换了个形式,原来是学生站在座位上说,现在是在展台展示或者改挂在墙上而已。
通州高级中学
用户登录